利用高速旋转的电杆钢模的内壁带动混凝土混合料运动,在离心力、重力、粘着力与磨擦力共同作用下,使混凝土混合料沿钢模内壁分布、密实,电杆生产线,并将多余水分挤出,这样制得高密实、高强度的电杆,这种工艺称为离心成型工艺。
混凝土电杆离心成型方法主要有两种:托轮式和车床式。托轮式由电机带动主动轮,并依靠磨擦力带动钢模旋转,优点是构造简单、容易加工、操作方便,甘肃电杆,但是托轮和钢模均为钢制,离心时互相撞击,噪音大,容易产生振动。车床式克服了托轮式离心成型方法的缺点,这不用托轮支撑钢模,而用卡盘将钢模夹牢在离心机上,电机带动离心机,使钢模高速旋转,这种方法的离心转速要比托轮式高,但是,车床式只适用于小口径、小体积电杆的生产,并且这种方法构造复杂,操作繁锁。所以目前混凝土电杆的生产还是以托轮式离心成型方法为主。
电杆模具在离心机上悬臂端的长短,也影响模具的窜动,这是因悬臂端荷载产生作用力而窜动,模具的张拉夹具实际上是张拉端的集中荷载,如果有悬臂,必然有桡度,桡度的大小,如为集中重则与悬臂跨度的平方成正比;如为均布重则与悬臂跨度的三次方成正比,在夹具重量不变的情况下,悬臂跨度越大则桡度越大,则旋转时端部晃动的半径也越大,电杆自动流水线,引起的窜动力也越大。
对于窜模,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就经常将等径电杆模具掉头使用,使跑轮限位轮缘的磨耗不固定在某一边,但这不是彻底的办法,彻底的办法是对模具进行改革,比较简易的做法是将张拉夹具采用高强钢制作,简化构造,减轻重量,电杆生产线设备,使模具两端重量差不致过于悬殊。彻底的办法是消灭模具在离心机上的悬臂部分,做法是将模具按产品规格加长200~300mm,将模具端部均安装跑轮,同时将离心机托轮跨距在正常2m或4m的基础上,将最后一档改为3m,当模具长度为奇数(7、9、11m)时,模具最后一档也改为3m,使与离心机配合,当模具长度为偶数(6、8、10、12m)时,仍使用离心机的正常档距,这样,模具放在离心机上,就没有悬臂端,运行将趋于平稳,模具加长后,制品长度仍为整数,预应力筋开料长度仍照旧,只是张拉夹具安装在模内而不是在模外。